由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風濕類疾病專業委員會主辦,河南風濕病醫院承辦,河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痛風專業委員會,河南省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協辦的“第十七屆中國中西醫結合風濕病學術年會” 于2019年4月12-13日在鄭州勝利召開。
本次會議為期2天,圍繞著風濕病中西醫結合領域的熱門話題、焦點問題、基礎研究進展、診療方案、疑難病例診斷等進行學術交流和探討。共吸引全國約886名醫生注冊,直播觀看人次累計5.2萬人次。
大會伊始,河南風濕病醫院院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風濕病分會副主任委員婁玉鈐主任對大家的到來致以最熱烈的歡迎。浙江中醫藥大學原校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風濕病分會主任委員范永升主任做了開幕式演講,提到我們時刻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期望:我們都是奔跑者、我們都是追夢人。本次會議以“博采眾長、融合創新”為精神,吸引大批專家學者分享中西醫相關新進展,共話風濕免疫事業新進步。
01. 接下來是學術交流階段,院士論壇環節特邀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原會長陳凱先帶來《中醫學與世界醫學發展》的精彩演講。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副會長吳以嶺帶來《絡病研究與轉化醫學》的報告。
02. 會議特邀上海市領軍人才、梅奧免疫學博士、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博士后蔡則玲博士為大家分享《風濕免疫領域生物藥物的研究進展》。蔡博士從抗體藥物發展概況、抗體藥物臨床研究和批準概況、抗體藥物的靶點和新的分子形式、IO抗體藥物引起的風濕樣免疫不良反應4個方面詳細解讀風濕免疫領域生物藥物的研究進展。內容前沿又精彩,吸引大批醫生觀看,主會場座無虛席。
臨床上經常用到的藥物有兩類:化學藥物和生物藥物。生物藥物利用生物體、生物組織、細胞、體液等制造的一類用于預防、治療和診斷的制品,其一般分子量比較大,結構也比較復雜,它是由生物體系產生而非化學合成。由于生物藥物是針對特定致病性靶分子的拮抗物(如TNFi),靶向阻斷風濕病的發生和發展進程,在風濕病治療進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自1993年以來,共批準142個生物藥,批準的生物藥占比逐漸增高,2018年FDA藥物評估中心研究(CDER)批準了59種新藥,打破1996年53種藥物的記錄,其中17種為生物藥物,占了近30%。蔡博士之后闡述了為什么TNF和TNF受體超級家族成員能夠成為生物藥的靶點和熱點。
眾所周知,在中國生物制劑市場呈現百花齊放的現象,十幾年來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生物制劑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為風濕病的治療提供了大機會。
生物制劑中注射用重組人II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之一的強克于2011年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準上市,其針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療效顯著,2周時治療組ASAS20改善的比例即達到55.7%,而對照組僅為17%。6周時達到ASAS20改善的受試者比例治療組為77.7%,而對照組為33%。經12周治療,治療組89.9%的受試者達到ASAS20 改善標準。因此,生物藥物(TNFi)在臨床上應用非常廣泛。
隨后,蔡博士用簡練的話語分享了抗體藥物的靶點和新的分子形式,將復雜的作用機制闡述的非常清楚。
最后是非常前沿的內容,免疫療法是通過增強患者的免疫系統以對抗疾病,近些年逐步應用到腫瘤治療領域,并已經成為多種癌癥治療的新選擇。在眾多癌癥免疫治療策略中,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CPI)表現尤為突出,其原理是通過阻斷免疫的內在下調子如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抗原4(CTLA-4)和程序性細胞死1(PD-1)或其配體,(程序性細胞死亡配體1,PD-L1)來增加抗腫瘤免疫力。但是免疫檢查點阻斷在增加免疫系統的活性的同時會出現炎癥性的副作用,即所謂的免疫相關不良事件(irAEs)。irAEs可出現CPI治療期間和/或之后,不良反應會影響身體的多個器官,最常見于皮膚、胃腸道、肺、內分泌(甲狀腺,腎上腺,垂體)、肌肉骨骼、腎臟、神經、血液、心血管和眼部系統,并且對于發生的任何變化都應該高度懷疑與治療有關。常見的風濕病irAEs包括炎癥性關節炎、風濕性多肌痛和巨細胞動脈炎、血管炎、結節病、炎癥性肌病、干燥綜合癥及硬皮病等。這些IO抗體藥物引起的風濕樣免疫不良反應需要風濕病專家與腫瘤專家密切合作,來識別和合理管理這類不良反應。
Host List
hot news
025-86562084
info@jsstl.cn
關注
官方微信